春分季节介绍
春分季节介绍,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。二十四节气之一,每年公历大约为3月20日左右,太阳位于黄经0°(春分点)时。很多人其实对春分并不是很熟悉,已下分享春分季节介绍
春分季节介绍1
1、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,是农耕的重要时节。太阳直射地球赤道,昼夜几乎相等。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,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的中间。太阳达到黄经0度,于每年公历3月19~22日交节。“春分者,阴阳相半也。故昼夜均而寒暑平”。农历书中记载“斗指壬为春分,约行周天,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,又当春之半,故名为春分。”从这一天起,太阳直射位置渐向北移,南北半球昼夜长短也随之而变,北半球昼长夜短,南半球与之相反。
2、春分一到,雨水明显增多,中国平均地温已稳定通过10度,这是气候学上所定义的春季温度。而春分节气后,气候温和,雨水充沛,阳光明媚,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,此时也是早稻的播种期。
3、天文现象:春分在时间周期上是指太阳位于黄经0°和15°度之间的位置,大约是3月20日至4月5日之间。但在实务上通常特指太阳真正位于黄经0°的那天:3月20日或3月21日。
春分节气简介
Vernal Equinox 春分,古时又称为“日中”、“日夜分”、“仲春之月”,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(20日~22日)交节,农历日期不固定,这时太阳到达黄经 春分0°。据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二月中,分者半也,此当九十日之半,故谓之分。”另《春秋繁露·阴阳出入上下篇》说:“春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”有《明史·历一》说:“分者,黄赤相交之点,太阳行至此,乃昼夜平分。”所以,春分的意义,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,各为12小时;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,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,平分了春季。
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:“一候元鸟至;二候雷乃发声;三候始电。”便是说春分日后,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,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。春分在中国古历中的记载为:“春分前三日,太阳入赤道内”。
春分季节介绍2
春分三候
一候:玄鸟至
玄鸟就是燕子,属于季节性候鸟,春分时节北方天气变暖,在南方越冬的燕子又飞回北方,衔草含泥筑巢居住,又开始新一年的生活。
二候:雷乃发声
雷鸣之后再过五日,看见闪电。虽说惊蛰有雷声,可是真正多雨的时节是在春分,这个时候天气转暖,雨水增多,空气潮湿,于是有二候“雷乃发声”。
三候:始电
由于雨量渐多,伴随着的是雷声和闪电。这时人们经常可以看见从云间凌空劈下的闪电。
春分节气的谚语
1、立春阳气转,雨水雁河边;惊蛰乌鸦叫,春分地皮干。
2、春分有雨到清明,清明下雨无路行。
3、春分雨不歇,清明前后有好天。
4、春分阴雨天,春季雨不歇。
5、春分降雪春播寒。
6、春分不暖,秋分不凉。
7、春分前冷,春分后暖;春分前暖,春分后冷。
8、春分刮大风,刮到四月中。
9、春分南风,先雨后旱。
10、吃了春分饭,一天长一线。
春分季节介绍3
春分传统习俗
送春牛和犒劳耕牛
牛是古代劳动人民最常用的工具,在科技和农具并不先进的古代社会,一头牛所代表的劳动力是非常巨大的,能够帮助农民获得丰收,省去许多麻烦。可以说牛便是我国农耕文明的代表符号,在我国古代极为重要的地位,更有不少原始部落都曾以牛为图腾,十分珍爱牛这种动物。而春分是恰好播种的节令,自春分起耕牛便将派上作用,去地里干活。因此在春分节令中,就有许多关于牛的传统习俗,送春牛和犒劳耕牛便是最为经典的活动。
其中“送春牛”是指每逢此时,会有“春官”手持上面绘有耕作场景的“春牛图”敲开各家大门,说一些吉利讨喜的话,赢得主人家的嘉赏。而犒劳耕牛这一活动则是流行于江南地区,该地的人们会在这一天喂耕牛们吃糯米团,激励他们新的一年也要继续努力劳作。这两种习俗都表达了人们对牛的感激之情,同时也寄托了农家对丰收的`期盼。
粘雀子嘴
在春分时同样与动物有关的习俗还有粘雀子嘴,这是一个比较具有趣味的习俗,是指将二三十个汤圆置于田地附近,供雀儿啄食。由于汤圆主要是由糯米制作,吃起来比较黏,因此恰好能将这一张张贪吃的雀儿嘴给粘住,以防它们偷吃地里的庄稼,影响收成。在我国古代的大户人家,更有用巧手将汤圆制作成雀儿模样的,同样一并摆在外面,图的也只是一个心理上的吉利而已。
春分竖蛋
除了好吃的汤圆,在春分时节还有好玩的竖蛋游戏。指将一个才刚诞下不足五日的光滑鸡蛋竖着放在桌子上,若能立起来便是成功了。这个游戏的开始条件简单,只要一个鸡蛋即可,随时随地都可以玩,很快就从中国传向时节,令国际友人们也喜欢在这天立一个鸡蛋试试。而与其他几个习俗不同,立蛋并非是祈求作物丰收,而是祈祷家族兴旺,有“添丁”之意,同样是为了讨一个彩头。